林给徐志摩的临别信(林给徐志摩的两封信)

林给徐志摩的临别信(林给徐志摩的两封信)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2-04-20 5:14:06109A+A-

林后来在她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她和徐志摩在懵懂时代的关系。她对这段感情的评价是:不是初恋,是单恋。

了解徐志摩一生三段感情的人,大多会抱怨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一个柔弱的传统女性不应该被这样对待。可徐志摩对张幼仪的决绝真的是林徽因的出现所引起的吗?林银辉在徐志摩的感情生涯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一、情感的纠葛

在林的许多作品中,她从不回避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林一直否认与徐志摩是否有真爱。她说的是,她出身于讲究伦理纲常的传统家庭,绝对不会像传闻中那样去同徐志摩这样一个年长自己近十岁的男子去谈情说爱,更何况徐志摩当时已经与张幼仪成婚多年,她所受的教育根本不会允许自己去做这样的事,与徐志摩恋爱对她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关于他和林的感情,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也坦言,除了陆小曼对他的爱,他从来没有被别的女人爱过。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徐志摩和林之间有爱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来没有真正的男女关系。

时至今日,人们对徐和林之间的感情有很多猜想,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徐和林之间的感情如何,其实都只不过是青春里的昙花一现。无论你在这个世界上是谁,当你老了,你大部分都会避免提及年轻时经历的感情琐事,即使提及,也可能是粉饰太平。那么,徐志摩和林的爱情故事也是被修改过的吗?事实上,真相可以从林留给徐志摩的一封遗书中看出。

1921年,年仅16岁的林满怀憧憬地开始了她的欧洲之旅。在英国期间,她在伦敦第一次见到了正在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徐志摩。此时感情世界一片空白的林徽因见到富有浪漫主义的徐志摩,霎时间便被徐志摩的才情所吸引。

徐志摩24岁,嫁给了张幼仪。当时张幼仪已经为徐志摩生了一个儿子,她还怀了第二胎。虽然徐志摩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徐志摩和第一任妻子张幼仪之间并没有真爱,徐志摩也根本不喜欢她。虽然张幼仪也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徐志摩眼里,徐志摩始终对被父母逼婚很反感。徐志摩16岁认识林时,她知识渊博,美丽大方,青春气息让他看到了与妻子张幼仪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徐志摩坠入爱河无法自拔。

于是徐志摩开始了对林的爱情攻势,但在林眼里,她只是觉得和才华横溢的徐志摩相处很好。林虽然一开始就不认为徐志摩是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但她正值青春中期,又因为对爱情好奇,渐渐对徐志摩产生了一些好感。

二、林徽因的选择

尽管此时林只有16岁,她的思想却是理智的。父亲有很多妻子,母亲虽然是第一任妻子,但父亲更喜欢第二任妻子,所以母亲在家里没有地位,经常对自己发牢骚。在这种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林有了自己的婚姻观。她无法忍受女人争宠的婚姻关系,也无法接受嫁给不相爱的男人。

所以,即使林对徐志摩有好感,也经常与徐志摩有感情上的交流,但在她心里,她与徐志摩之间的感情,只是因为徐志摩的倾慕。徐志摩爱的不是完整的自己,而只是吸引他的那部分自己。很难想象,当时还未成年的林在接触徐志摩之后,就已经预见到他们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令林没想到的是,林与徐志摩分手后,徐志摩毅然向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甚至不顾张幼仪腹中已经怀孕的孩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林再也没有真正介入。但不可否认的是,林确实是徐志摩毅然结束这段婚姻的直接原因。

即使林给徐志摩写了分手信,徐志摩拿到这封信后并没有选择结束与林的这段感情,而是更加坚定地决定离婚。张幼仪离开小儿子后,徐志摩逼着张幼仪签了离婚协议。从表面上看,林是通过挑战徐志摩来迫使他离婚的,但让我们来看看林写给徐志摩的临别信。

也许是林徽因也曾经说过,如果她真的与徐志摩结婚,以徐志摩的性格,最终也会因为婚后自己暴露的缺点而让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危机。看到了即将成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张幼仪无助的眼神,她退缩了。她为了她放弃了这段不真实的感情。她真的退缩了吗?让我们看看,林在给徐志摩留下一封分手信后,她立即跟随父亲回到了中国。没多久,她就和梁思成成了情侣,并很快和梁思成订婚。

可见,当时林徽因选择与徐志摩分清界限是十分坚决的,立即回国则是不愿意卷入与徐志摩夫妻二人的情感纠纷之中。

但即便如此,拿到分手信的徐志摩,却仿佛受到了爱情的指引,与张幼仪离婚之后,回国继续追求林徽因。虽然林徽因此时与梁思成已经走在一起,但徐志摩却毫无退意,继续追求,甚至后来在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访华之时,徐志摩在得到了与林徽因一起接待泰戈尔的机会之下,寻求泰戈尔的帮助,让泰戈尔为自己说情。

三、注定悲剧的爱情

为什么徐志摩在拿到林徽因的分手信之后还会这么做呢?让我们重新来解读一下林徽因的分手信。信中她一直在表达的是,对于离开徐志摩的这一选择实在是无奈的决定,她无法面对张幼仪的那种祈求与无助的眼神,这让她感到不安与自责,虽然整封信中她没有对徐志摩说一个爱字,但在徐志摩看来,林徽因是爱她的,只是因为张幼仪的存在,让林徽因感到内心受到谴责,所以才选择与自己分开。

试想一下,一个怀有身孕的女性在面对与自己丈夫有情感瓜葛的另一个女性,她怎么可能保持着平静,眼神有所哀怨是无比正常的事情。但深坠爱河的徐志摩哪会想到这一点?他反而觉得,林徽因不接受他是因为张幼仪的存在。

在信中,林徽因始终说自己一个在爱情中会怯懦、不成熟的人,她向徐志摩表示了自己的弱小,而对于张幼仪,林徽因却在说了自己从张幼仪严重看到无助之后,紧接着把张幼仪描述为镇定自若和从容亲切。虽然林徽因也说了,徐志摩与张幼仪之间可能不是真正的爱情,也告诉徐志摩不该为了自己抛妻弃子,但本意上不想拆散徐志摩婚姻的一封信经过徐志摩的理解,更让他觉得林徽因楚楚可怜,自己的感情就此结束十分可惜。

如果林徽因在信中只是坚决的表达自己对徐志摩根本没有真爱,而不拿张幼仪作比较,徐志摩或许真的会就此作罢。但一提张幼仪,却更加激发了徐志摩对于妻子的怨愤,认为是这场父母包办的婚姻阻挡了自己追求爱情的脚步。

分手信的结尾也是点睛之笔: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这几句话,即使是局外人来解读,都可以看到其中有种藕断丝连的情意,更何况是深陷爱情泥淖的徐志摩呢?这完全就不是一封彻底的分手信的意味,却好像是在告诉徐志摩,我们是否能再重逢,是否会继续我们之间的感情,这一切都还有可能,就看今后事情如何发展了。

可见,林徽因留下的这封信虽然在林徽因看来,无非是缅怀一下两人之间即将逝去的感情,可反给了徐志摩追求爱情的希望,才让他有了继续追求下去的信心,才让徐志摩不顾身边人的反对,甚至对自己的情敌梁思成的父亲,自己的老师梁启超也敢叫板。

也许是当时仅有16岁的林徽因在处理这段感情上缺乏思量,幼稚的她本以为徐志摩会在收到信之后不会执着,但她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徐志摩对她的情意,以至于后来林徽因一直在各种场合均否认自己与徐志摩曾经的相恋。

虽然徐志摩在与张幼仪离婚后,并没有追回林徽因,后来与陆小曼再婚。但张幼仪说她从来都不怨恨陆小曼,因为陆小曼只是后来者,而对于林徽因,她虽然并未真正的破坏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虽然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悲剧,即使没有林徽因,也会有其他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林徽因的出现,加速了这段婚姻走向尽头。

:26628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