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神传说青城山过关技巧的信息

关于武神传说青城山过关技巧的信息

游戏|数码彩彩2023-12-15 7:09:08491A+A-

今天给各位分享武神传说青城山过关技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请积极在评论区留言,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有一部网游小说,男主进了游戏拜在了青城派下,还收服了一只狼王

《逆天邪神》

首发状态:纵横中文网首发

作品性质:公众作品

作品大类:异世大陆

作品简介:掌天毒之珠,承邪神之血,修逆天之力,一代邪神,君临天下!

《网游之修罗传说》

首发状态:纵横中文网首发

作品性质:公众作品

作品大类:虚拟网游

作品简介:一个背负神秘身世的少年,在父亲的遗命下,进入了一个游戏的世界《轮回》,在这个让全世界人为其疯狂的世界当中,他屡屡为幸运女神眷顾。是幸运?还是使命之所在呢?一切从主角转职修罗开始。修罗——杀戮、断义、绝情。这是一个撼动世界的神话,一个修罗的传说。

《网游之修罗传说》由纵横中文网作家:火星引力著作。该书首发于其他网站,后转站纵横中文网。该书曾经登上点击榜第一的宝座,以总收藏一万五的优秀成绩成为新书的翘楚。

《天辰》

首发状态:纵横中文网首发

网游之修罗传说封面

作品性质:公众作品

作品大类:异世大陆

作品简介:北帝之弓——灾厄,遥破苍穹。

南皇之剑——斩星,破碎星辰。

还有神秘的第三把禁断之器,又在何方?

传闻,三大禁断之器得其一可纵横天下,若齐聚一人之身,又会如何?

《天辰》,讲述的是一个践踏天下的神之子,与两个被诅咒的神之女。

主角武力很高,智力极高。本书适合全控,尤其是萝莉控和神女控。。

《网游之邪龙逆天》

首发状态:纵横中文网首发

作品性质:公众作品

作品大类:虚拟网游

天辰 封面

作品简介:

一个龙魂少年的逆天之路。

雷打不动的备注:此文适合各种神女控+萝莉控。

写的是龙魂少年三世的经历。[1]

《网游之天谴修罗》

首发状态:纵横中文网首发

作品性质:VIP作品

作品大类:虚拟网游

作品简介:

为了拯救绝症妹妹的最后希望,凌尘进入新开启的虚拟游戏世界,并加入一个全是女孩子的小型工作室,从此踏上他的巅峰之路。

一弯几乎被历史遗忘的上古邪物“天谴之月”成就了他不可超越的巅峰神话,也让他在不知不觉间踏上了一条注定遭天之谴罚的修罗之道。[2] 。

点击查看源网页

《逆天邪神》

首发状态:纵横中文网首发

作品性质:VIP作品

作品大类:异世大陆

作品简介:

掌天毒之珠,承邪神之血,修逆天之力,一代邪神,君临天下!

《极品菜鸟》

作品类型:【电子竞技】

《极品菜鸟》最新封面

简介:

一个对WAR3一无所知的菜鸟,怎么样成为不可一世的高手,与韩国鬼王的邂逅,与校花的胶着,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游戏的执着,委琐精神心中永存!

谁说流氓之后电竞游戏再无精品?

关键词:印雪 Mini 叶知秋

《剑舞》

作品类型:【虚拟网游】

简介:

那一天,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在山路匍匐,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次次的转身,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

××××

本书乃黄金铲所挖之大坑,对生活尚有眷念者,勿读。

关键词:剑舞 失落叶

《都市邪剑仙》

作品类型:【现代修真】

简介:

他是一个年轻医生,为了伸张正义,他走遍每一个酒吧,每一个洗浴中心,每一个夜总会,终于将清醇可爱的小美女救出了上古魔神的掌心!

【正言】传说在天地之间,灵气积聚之地,存在这一处所在,名为灵山。灵山修炼士极多,祈求长生的人类集结于此。

李淳风窥求天道,项羽霸气足定江山,赵云手持元戎剑,仗枪明誓:赐我八百虎贲卫,我当为主公夺得天下!

一切尽皆虚妄,唯一一位破碎虚空成神的仙子谪临人界,却只为一个俗世间的毛头小子。

关键词:林风 苏姗 清雪 叶欣 冰儿 秦韵 凌雪殇 仙剑奇侠 通灵学院

《小蜜万岁》

作品类型:【都市情感】

《小密万岁》最新封面

简介:不明白为什么爱你,但就是爱你。

关键词:李宇 林雨嘉 沈芳 失落叶 都市

《网游之盗版神话》

作品类型:【虚拟网游】

简介:

他说他是魔兽天王,MM们摇头不信;他说他没碰过其他女人,MM们依然不信,他说他伏杀了无数高手,还偷看过别人的老婆洗澡,MM们信了:你这个天杀的老贼!

关键词:网游经典 林凡 慕容姗姗 陆雪涵 欣雨 许琳 月恒

《网游之纵横天下》

作品类型:【虚拟网游】

简介:

我本是一个不起眼的玩家,然而真正的高手与菜鸟到底距离有多远?当有一天,两个漂亮女孩一起问我:“你愿意当一个高手,纵横天下吗?” 我说:“我愿意!” 于是乎,我悟了,便成了高手,从此纵横天下!

关键词:网游经典 书生 凌雪 凌月 秦韵 冰茶 冰兰 林香 暗影随风 悲酥清风 命运魔方 七星灯 灵恸 失落叶 [2]

《网游之天下无双》

作品类型:【虚拟网游】

简介:

《网游之天下无双》最新封面

手提地狱魔剑,身穿幽魂神光铠,头戴噬魂紫金盔,脚踏浮云踏浪靴,左搂死亡女神,右抱美丽天使。

盘踞在极寒死亡之地,一代修罗王横空出世。

菜鸟们,颤抖吧!

关键词:人气网游小说 失落叶 陆尘 林逸欣 何艺 北冥雪 心然 慕容明月 连昕 李承风 鬼谷子 三生陌 天纵

《斗神》

作品类型:【东方玄幻】

简介:

这是一本叶子真正意义上的玄幻小说,基本上借鉴了一些《斗破苍穹》与《盘龙》等优秀小说的设定,不过本书的特色会在后期露出端倪。

主角叶扬,是一个混吃等死的货色,跟叶子几年前一样,不过叶扬穿越了,NB了,叶子还是继续在混吃等死。

斗神的故事发生在秦末年代,项羽、刘邦、韩信等传说中的人物都会一一登场,当然,在这本书里,这些都是配角,唯有叶扬才是王道。

另外,这本书即将改编网游,所以,叶子在这本书上会花更多的精力!

关键词:叶扬 云小溪 甑轩 失落叶

《斩龙》

作品类型:【游戏生涯】

简介:

我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我要颠覆命格,扭转乾坤!

我要杀尽负我之人,屠尽虚伪之辈!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住我的心!

我要这天上诸神,烟消云散!……

我要五百块钱,先交房租!!

【斩龙】扬帆起航,2013年,看都市高手玩转网游,一人一剑战天下!

关键词:李逍遥 林婉儿 东城月 宋寒 薛柔 失落叶 网游 经典[3]

《炼神领域》

作品类型:【异界大陆】

简介:

游戏第一人的林沐雨在删号之后下线失败,却离奇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1]

身为炼器宗师、封号武神的巅峰高手,一入乱世便如狂龙蹈海!

炼制极品灵药、炼化终极武魂、觉醒旷世绝学,天下震惊!美女药师、绝色郡主、帝国公主,尽在掌握!

恰逢乱世,谁与争锋!

外国/中国神话中有哪些虎的传说?

民间有五大虎爷最为有名。

一,保生大帝坐骑黑虎将军

虎将军

 传说保生大帝吴夲未成仙前于山中采药,遇一白额金睛老虎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苦难耐,拜在大帝之前求救。

保生大帝本不愿救治,但看其痛苦不堪,终心有不忍,于是用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救了老虎一命。老虎感恩就改恶从善化为大帝的座骑,保生大帝成仙后老虎被封为黑虎将军,现在保生大帝庙龛之下,多祀奉黑虎将军神像。

 二,妈祖第一护卫金虎爷

妈祖奉天宫金虎爷

金虎爷原本只是土地爷手下的普通坐骑,后屡显神迹,先除去危害百姓的鸡脚怪,又警示百姓逃过洪灾,相传曾经救过清朝嘉庆皇帝的性命,被嘉庆皇帝封为“虎状元”,赐头上金花两朵,特许神像从供桌下请到供桌上供奉。

金虎爷能成为妈祖手下的第一护卫,还有一段渊源。相传清朝时妈祖庙被洪水冲毁,妈祖娘娘只能暂时屈居金虎爷所在的土地庙中,直到现在新港奉天宫建成。到了抗日时期,金虎爷所在的土地庙被日军拆去建营房,奉天宫知恩图报将土地爷和金虎爷请到

妈祖奉天宫中,金虎爷就成了妈祖手下的第一护卫。

三,武当山巡山黑虎元帅

黑虎巡山

传说,武当山上的这头黑虎是「天一」流溢化身的神兽,栖息于黑虎涧上的黑虎岩,真武大帝于武当山太子岩修道时,常为他护岩,还常常为他叼来食物充饥。

真武得道以后,为报黑虎之情,就封黑虎为武当山巡山大将军。

肩负着护教镇山的职责,它会在夜间于山中巡逻,驱逐心怀恶念的人,被尊称为「黑虎大神」与「武当山巡山黑虎元帅」,系马峰下有一座专门祭祀它的神殿,名为「黑虎大神之祠」。

四,赵公明玄坛黑虎

玄坛黑虎

封神榜记载赵公明下山相助殷商,于山脚下遇一头携狂风呼啸而至的黑虎,有诗赞:

咆哮踊跃出深山,几点英雄汗血斑;利爪如钩心胆壮,钢牙似剑劳凶顽。未曾行动风先到,风作奔腾草自拔;任是兽群应畏服,敢撄威猛等闲看。

赵公明正愁没有坐骑,看见此等猛虎喜不自胜,当即将其降伏,骑虎入商营,如同天神下凡。

后赵公明被封为财神,猛虎也成为玄坛黑虎,与貔貅,金蟾,金孔雀一起成为督财府四大招财神兽。俗话说: 黑虎进门不求财神。玄坛黑虎是督财府偏财神之一,可以招财进宝,所谓黑虎现真形,扫灭凶邪鬼,四足腾云起,神虎一啸万财来。

五,张天师坐骑艾虎

天师骑艾虎

自古就有谚语:“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

讲的是每逢五月端午,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张天师驭虎像,用来去疾避邪。

艾虎原本并不是真的老虎,而是古俗端午日采艾制成虎形的饰物,佩戴上可以祛除毒虫,有辟邪保平安之意。

古代端午有画张天师相,饮菖蒲,戴艾虎的习俗。民间把三者合一,创造出张天师骑艾虎,使蒲剑降魔的故事,艾虎因此成为张天师的坐骑。

相传很久以前青城山上住着“青城魔君”,经常祸害百姓,张天师随手扯了一把艾草变成一只猛虎,摘下一片菖蒲化成了一口宝剑。骑着艾草猛虎、手持菖蒲宝剑去降妖,不一会妖精抵挡不住被打回原形,原来是放屁虫成精。

除了虎爷,神话中还有五大虎神,虎啸天下,威震八方。

二郎神是不是杨戬呀?历史原型可有其人?

在通常的民间常识及《西游记》中,二郎神和杨戬是同一个人。不过二郎神和他“成为”同一个人还有一段很深的渊源。

二郎神的传说,大约起源于四川的灌县(今都江堰市)一带,与传说中的‘李冰治水’有直接关系。我国远古时候,普经有过严重的水灾:“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溢于天下。”大禹继承父志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于是”疏九河,渝济漂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泗淮,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孟子·滕文公上》)《禹贡》说“岷山导江”,荀卿说“江出瞩山,其源可以滥觞”,即明白指出了大禹所疏导的江源就是岷江。大禹是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的故事千百年来不断丰富发展,流传不衰,几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禹之外,治理局部地域水患的传说英雄就更多了,川西的李冰即其中之一。《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后又“垂江作堋,穿辄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这是对李冰治水的朴实记述.可到了《风俗通》等书中,使逐渐增加了不少神话传说的色彩。《太平广记》卷291“李冰”条引《成都记》也这样说到:“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截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乃出,选率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辩,汝当杀其入记者。’遂吼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江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隧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弥弥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堤,虽甚秋潦,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

李冰治水,计划周密,成效显著,但决非一人之功,必有襄助者。就是在上面所引《成都记》李冰化牛斗江神的传说中,也说有武士们持箭相助。《李公父子治水记》说:“公治水非一处、襄之者亦非一人,若南安、荣经等处,皆尝及之。故离堆之事伪传,而同时若竹氏、毛郎亦替厥勋,二郎其尤著也。二郎固有道者,承公家学,而年正英韶,犹喜驰猎之事。奉父命而斩蛟。其友七人实助之,世传梅山七圣,谓其有功于民,故称圣人。”(《灌县文微》卷五)又《蜀中名胜记》六卷引《古今集记》亦载:“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其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概川西南十数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冰能因其旧迹而疏广之。今县西三十三键尾堰索桥有李冰祠。”“离堆上有伏龙观,下有深谭,传闻二郎锁孽龙于其中。霜降水落,或时见其锁。”(《井蛙杂记》卷九)李冰父子治水,有功于蜀,蜀人十分怀念他们,于是修祠立庙,常年祀祭,李冰被尊为“川主”,其子被尊为“二郎神”:“蜀中灌江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离堆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朱子语类》卷三)

二郎神传说书面记载的出现,是宋代以后的事,宋以前的汉代、唐代,从未听说有个李冰的儿子“二郎”,李冰是否真的有个我们至今仍不知其名的儿子“二郎”也无可稽考。但灌口二郎庙的香火日甚,“二郎神”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却是事实,甚至在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中也有了以“二郎神”为名的词牌。周密《武林旧事》中,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也有了“二郎熙州”、“鹘打兔变二郎”、“二郎神变二郎神”等名目。

后来,传说中还出现了一位“嘉州太守赵昱”,来和李冰父子争“川主”和“二郎神”的位置。《方舆胜览》载:“赵昱隐青城山,隋汤帝起为嘉州太守。时键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率甲士千人夹江鼓噪,昱持刀入水,有顷,潭水尽赤,显左手提蛟头,右手持刀,奋波而出。一日,弃官去。后嘉州水涨,蜀人见昱云雾中骑白马而下。“宋太宗赐封神勇大将军.”到了《嘉定府志》中,则说成是:百姓们感戴赵昱的恩德,在灌江口立庙奉祀他,俗称“灌口二郎”。《常熟县志》所记也大体相同。《八闽通志》又说宋真宗时张泳入蜀平乱,得到二郎神的帮助。事后张泳奏请追封川主赵昱为“清源妙道真君。”“川主”原本是李冰的称号,《灌县文微》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记》就有“因其(李冰)治蜀治水,益州始为天府,故世称曰川主。”现在又称赵昱为川主。对于这传说中出现两个“川主”一事,《彭水县志》解释道:“川主庙祀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或谓当祀赵昱者。考赵与李皆以治水立劝于蜀,并具有川主之称。然李先而赵后;且李所治为全蜀上源,赵则仅在嘉州而已。又李之淘滩作堰,功在生民,不徒以异迹见称;若赵但以道术免一时之灾,不能使千载后民食其利也”,虽是折中之说,却都道出了两个传说的先后和异同.

与赵昱事相类似的记载,还见于《襄阳旧传》:“晋邓遐,字应远,勇力绝人,气盖当时,为襄阳太守。城北污水中有蛟,常为人害,遐遂拨剑入水。蛟绕其足,遐挥剑截蛟流血,江水为之俱赤。因名日斩蛟渚,亦谓之斩蛟津。”《图书集成》引《浙江通志》说:“二郎神庙在杭州忠清里。神姓邓讳遐,陈郡人也,自幼勇力绝人,气盖当时,人方之樊哙。桓温以为将军,数从征伐,历冠军将军、数郡太守,号为名将。襄阳城北水中有蛟,数出害人。遐拨剑入水,蛟绕其足,遐挥剑斩蛟数段而出,自是患息。乡人德之,为立祠祀之,以其尝为二郎将,故尊为二郎神”。这里所记的邓遐斩蛟的故事,《太平环宇记》引盛弘之《荆州记》也有相同的记述。于是,传说中的二郎神又增加了一位邓遐。

综上可知,二郎神的传说在长久的民间流传中不断变异:人名,或为李冰第二子,或为赵昱,或为邓遐;地点,或为灌口,或为嘉州,或为襄阳;时代,或为秦,或为隋,或为晋。但最基本的情节却传承下来:太守或太守的儿子入水斩蛟,平息水患,死后成神。百姓感载他,建庙曰“灌口二郎庙”,塑神名“灌口二郎神”,“二郎真君”。这些在以后的传说中再也没有产生多大变异了。

二郎神的传说,在元明戏曲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今天所能见到的的涉及二郎神传说的元明杂剧,有《西游记杂剧》(杨东菜批评本)、《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灌口二郎斩健蛟》四种。《西游记杂剧》第一本第八出写观音菩萨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奏过玉帝,差十方保官”暗中护送,其中第四个保官就是“灌口二郎。”第四本第十六出写猪八戒在黑风山为妖,抢走了民女裴海棠。后来孙悟空救裴海棠回家,向她打听妖怪的底细,裴海棠说“那妖怪醉后则说,它怕二郎细犬。”以后猪八戒又去找裴海棠,并摄走了唐僧,孙悟空到南海去向观音菩萨求救。于是,灌口二郎奉观音菩萨法旨去救唐僧,与猪八戒大战一场,放出“细犬”,“见本相才擒住了猪八戒。这里擒住猪八戒的“细犬”的“本相”的具体形象,剧中没有交待,但在后来的《封神演义》中,却对二郎神的哮天犬名叫“细腰”的有这样的描述:“仙犬修成号细腰,形如白象势如枭”——这大概是那凶猛无此的哮天犬的“本相”了。《西游记杂剧》中有一支〔越调、斗鹌鹑〕描绘了二郎神的威严形貌:“看了些日月盈亏,山河变迁。灌口把威施,夭涯将姓显。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犬牵。背着弓弩,挟着弹丸。灌锦江头,连云栈边”。这就是元明戏曲中最初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但没言及他姓李或是姓赵。可是在稍后的《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剧中,二郎神径直成为嘉州太守赵昱了。《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第一折二郎神上场云:“吾神姓赵名昱,字从道,幼年曾为嘉州太守。嘉州有泠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嘉州父老,报知吾神,我亲身仗剑入水,斩其健蛟,左手提健蛟首级,右手仗剑出水。见七人拜降在地,此乃是眉山七圣。吾神自斩了健蛟,收了眉山七圣,骑白马白日飞升,灌江人民与吾神立庙。奉天符碟玉帝赐,加吾神为灌江口二郎神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灌口二郎斩健蛟》一剧,则宾全是写二郎神出身的,所述与前面所引《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的记述大致相同,只是赵煜(昱之误写)是先飞升成圣,再降眉山七圣,然后斩蛟,只是先后次序倒置而已。二郎神手下大将也有郭牙直(“牙”与“压”,一音之转),“牵着狗儿”,另外还增加了一位“抢刀鬼”。《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的二郎神,奉“元始化身太极之体”的“北极驱邪院主”之令,带领梅山七圣及众多天兵,到花果山擒拿偷盗了仙丹仙酒的齐天大圣。同《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只怕二郎细犬”一样,《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也说:“则除是清源妙道二郎真君,方可破齐天大圣”,足见二郎神是专门擒妖拿怪的好手。剧中虽没有明说齐天大圣就是孙悟空,但在第一折中齐天大圣自叙身世时曾说:“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称猴,兄弟耍耍三郎”这同《西游记杂剧》第九出中孙行者(悟空)自叙的几乎相同:“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离山老母,二姊巫枝柢圣毋,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不同的只是《西游记杂剧》中的孙行者号通齐天大圣,降伏它的是哪咤而不是二郎神而已。这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一剧深受《西游记杂剧》的影响。《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着力描写了二郎神及梅山七圣的神武勇猛,他们没有费多大劲就擒获了花果山三圣,不像后来的小说《西游记》中那样,要赌斗变化,还要借力于太上老君的金刚琢才能奏效。花果山三圣中,齐夭大圣虽是偷金丹盗仙酒的魁首,神勇广大,变化多端,而一旦被擒,就下跪求饶。倒是大兄通天大圣的形象较为突出,使一条铁棒,神通变化也与后来小说中的孙悟空有不少相似之处。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可以说是熔合了花果山三圣的形象,连“孙行者”之名大约也是从“耍耍三郎”身上套用来的。

总之,在《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剧中,二郎神的形象有了更具体的描绘:他“神通广大,变化多般”(《二郎神醉射锁魔镜》),“青脸红髯”、“马跨龙驹,箭插金壶,袍锦模糊,簇簇的如骤雨,支楞楞发金镞”(《灌口二郎斩健蛟》);他的“三尖两刃,刀过处利如风”(《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牵着“细犬冲围破阵,金弹打散妖兵”(《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明代话本小说集《醒世恒言》中保存有一篇宋元话本《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说“古宋沐京”有一座二郎神庙,供奉清源妙道二郎神,与北极佑圣真君一样灵应。那庙中的二郎神象,“头裹金花璞头,身穿储衣绣袍,腰系兰田玉带,足登飞风乌靴”,“手执一张弹弓”,与元明戏曲中的二郎神形象相似。可以看出,二郎神(嘉州太守赵昱)的传说和形象,在元明戏曲及话本小说中已有了较固定的叙写,连民间神庙供奉的二郎神象也以戏曲描绘的为蓝本来加以塑造了.

在元明及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几乎没有把二郎神写成是李冰第二个儿子的,唯一的例外是杨潮观的《灌口二郎初显圣》杂剧。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江苏无锡人,清乾隆时曾在四川西部的邓州(今邓崃县)当知府。他寻得卓文君妆楼旧址,建了一座吟风阁,演出自己编写的短剧,并把这些短剧名为《吟风阁杂剧》。他对流传在川西一带的二郎神传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了。他写的《灌口二郎初显圣》简名《二郎神》,题目作“李郎法服猪婆龙”,写蜀郡太守李冰开凿离堆,龙婆龙子寻衅与李冰厮杀。李冰的儿子二郎纵鹰犬助战,终于擒获了猪龙婆母子,将龙婆用铁链锁在离堆下面,“要他约勒江沙,深无至眉,浅无至足”,又令龙子〔小蛟龙〕“攻开东岸,分水内江,使千里荒芜,变成沃野,永为天府之土”,灌溉农田。剧中写二郎斩蛟治水有功,蜀人尊为川主,祀为“二郎真君”,这大概是以朱熹《朱子语类》所述为依据的。剧本以李二郎斩蛟为中心,始终与治水造福于民紧紧结合,充分表现出作者杨潮观关心百姓利益的良苦用心。

小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却不姓赵也不姓李。第六回里,孙悟空大闹天官,在花果山敌住了李夭王的十万天兵,于是观音菩萨荐二郎神来帮助李夭王。这二郎神“乃玉皇大帝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州灌江口”,连孙悟空也“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这个二郎神。既是“杨君之子”,当然就不会姓赵,也不是赵昱了。“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小说《西游记》第六回),显然来自另一个神话传说。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著录有元人张时起的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中有元人李好古著杂剧《巨灵神劈华岳》的存目(《元曲选目》作《巨灵神劈华山》,《也是园书目》别作《劈华山沉香救母》),从题目可知敷演的都是同一“劈山救母”的传说故事.。清代皮黄戏《宝莲灯》演的沉香劈山救母故事,可能就是从上述“劈山救母”的元代杂剧演化而成。不然,何以主角人名(“沉香”)和故事名称(“劈山救母”)竟完全相同。《宝莲灯,中破坏沉香母亲婚姻的那位顽固的舅父就是二郎神杨戬,而小说《西游记》中则说劈山救母的是二郎神杨戬本人,二者所依据的“劈山救母”传说当来自不固的传承。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去猜测上述诸多的“劈山救母”元杂剧中也曾出了二郎神——这些元杂剧早已佚亡,巳无从稽考了。

小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西游记》第六回)“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有七十二变化,”那“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这“郭申直健”,是隐含着“郭牙值”之名的。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战时,“抖撒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又放出“细犬”,照孙悟空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乘机擒住了孙悟空。(《西游记》第六回)后来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等追赶偷窃祭赛国金光寺塔上舍利宝贝的九头虫怪,遇上打猎归来的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二郎神不计前隙,帮助皈佛取经的孙悟空,“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又放出细犬,“蹿上去,汪的一口,把(九头虫的)头血淋淋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而去”(《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这小说中的二郎神虽然姓杨,但形貌、弹弓、三尖两刃刀、鹰犬乃至结义弟兄(梅山七圣),都仿佛是二郎神赵昱的。这就明自地显示出小说《西游记》与元明戏曲中二郎神传说之间的密切关系。

与小说《西游记》成书差不多先后同时的另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也描绘了杨戬。但却不曾说他是灌口二郎神(书中连“灌口二郎神”的字样都未出现),而说杨戬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门人,奉师命下山助姜子牙灭殷兴周。他也使一口三尖两刃刀,穿一件“淡鹅黄”战袍,“浑身上下金光照”;他有“三昧火眼,现出光华,照耀如同白昼”,还有名叫“细腰”的哮夭犬,其本相“形如白象”,他“曾经炼过九转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封神演义》中的杨戬的形象与本领,与元杂剧及小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竟有那样多的相同之处,就连封号“清源妙道真君”也一字不差。《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最后由文人加工创作而成的,同时由于两书作者成书年代的确切时间不可稽考,二者谁先问世,迄今仍有争议,因此出现了两书相互之间在某些民间传说故事及细节有所渗透、关联甚而抄袭的现象。这是不足为怪的。“清源妙道真君”杨戬的故事即其中一例。

在明代,二郎神的传说流传很广,当然就不可能只有一种说法,连细节都没有差异的。《西游记》的作者(最后写定者)吴承恩曾见到一幅《二郎搜山图》,写了《二郎搜山图歌并序》。其《序》说:“二郎搜山卷,吾乡史吴公家物。失去五十年,今其裔孙灌泉子,复于参知李公家得之。青毡再还,宝剑重合,真奇事也”,足见《二郎搜山图》的流传久远和珍贵。《二郎搜山图歌》描绘的二郎神形象是:“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物灵风,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名鹰搏拿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酒娇啼血。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青锋一下断狂飚,金锁交缠擒毒龙。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持巢无逸寇。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射阳先生存稿》卷一)《二郎搜山图歌并序》大约作于嘉靖十八年(1539),作者时当盛年(三十六岁),对“少年都美”的二郎神“清源公”(即“清源妙道真君”)指挥神兵,抡大剑长刀,放鹰纵犬,擒妖驱兽的英雄形象十分倾羡,并在该诗结尾发出了“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的无限概叹。这大概就是作者在《西游记》中以赞扬的笔调描二郎神的丰姿神勇的内在动因。

被附会为二郎神的杨戬,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北宋时曾当过节度使的极有权势的宦官,《宋史》卷468有他的传。杨戬成为二郎神究竟来自何种传说、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皮黄戏《宝莲灯》所依据的传说较古(元代杂剧),也显示了一些可供追寻的线索,但该剧定形于小说《西游记》广为流传之后的清代,剧中“劈山救母”的沉香的那位舅父二郎神杨戬,是否恰好反过来竟脱胎于《西游记》或《封神演义》,仍不可断然作出否定。

小说《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杨君之子”。究其来历,除“劈山救母”的传说外,还有另一条可供追寻的线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丁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以下简称为二郎宝卷)和《消释真空宝卷》。前者,刘荫柏有《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一文(见《文献》198了年第3期)论之甚详;后者,有胡适《跋消释真空卷》一文(见《胡适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介述颇细。《二郎宝卷》分上、下两卷,每卷结尾处都署:“大明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于今存《西游记》最早刊行时间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若依吴承恩晚年家居时(公元1568年离长兴丞职位以后)作《西游记》的通常说法,《二郎宝卷》则写成于《西游记》成书之前。即使按照吴承恩青壮年时(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在撰写《西游记》或者已经完成初稿”的说法(见苏兴《吴承恩年谱》),《二郎宝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来年后就能看到《西游记》的初稿并据以改写成《二郎宝卷》。因此,《二郎宝卷》或者其据以进行创作的二郎神民间传说对吴承恩《西游记》中二郎神的描绘产生过影响,是极有可能的。

《二郎宝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母亲云华仙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违犯天条,为花果山孙行者所困,被压于太山之下。后来,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云华仙女,反而用太山压住孙行者。《二郎宝卷》是这样描绘二郎神形象的:“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升天帽,蹬云履,腾云驾雾;缚妖锁,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见《二郎宝卷,求签桂造品第十》)“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地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见《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二郎宝卷》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极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压直”的别写,则与元明以来二郎神杂剧相同,而“白犬神嗷”又与《封神演义》中“细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胡适也认为《二郎宝卷》是吴承恩《西游记》成书以前的作品,他读《二郎宝卷》中的唐僧取经故事,认为“这时候的取经故事还在自由变化的状态,所以里面的节目,如二郎救母把行者压在山下,全不受向来传说的拘束,也和后来的吴承恩定本全不相同。这是嘉靖年间的作品,才有这样的自由。到嘉靖以后,取经故事有了统一的结构,便不容易自由改造了”《跋销释真空宝卷》,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

结语:小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既有“斩蛟治水”造福人民的蜀郡太守李冰儿子灌二郎的雏形,也有元明戏曲中嘉州太守赵昱“斩蛟”治水有功被写为“清源妙道真君”二神的形象,有元杂剧及元明民间说唱文学“宝卷”中“劈山救母”的沉香太子或“杨君之子”二郎神的影子,还有《封神演义》中玉泉山王鼎真人门人杨戬的折射。总之,《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吴承恩融汇自汉唐以来流传民问及各种文学作品中二郎神传说的结晶,充分表现出他重视民间文学,善于博采众长融铸贯通的艺术才华,以及他通过二郎神形象来宣泄胸中“斩邪”“平妖”的块垒之志的独特匠心。

财神的由来?

传说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同的梦。

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

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

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扩展资料:

中国民间信仰: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一种主管财富

的神明,财神又被分为文财神、武财神、君财神。

财神是道教俗神,中国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大财神为中斌财神王亥,而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李诡祖、比干、范蠡、刘海被奉为文财神,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柴荣被奉为掌管升官发财的皇帝财神(君财神)。

财帛星君李诡祖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诡祖,南北朝北魏淄川人。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魏孝文帝时任曲梁(今河北曲周)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

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神

财神是谁,这个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财神,顾名思义是掌管财富的神祗。在中国神话当中,财神的出现比较晚,职司财富的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这与宋代以后商业的繁荣有关。而且,民间崇拜的财神并不仅只特定一人,依其性质又有正财神、偏财神等等分别,其他不是财神但和财密切相关的神祗也不在少数。关于迎财神的风俗各地也有蛮大区别,不过归根结底,迎财神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望,要想发财致富,只能靠自己的双手。

【财神的由来】

在各尊正财神之中,以文武财神较为人所熟知。武财神通常是指赵公明、关羽,文财神则多为比干和范蠡。其中又以武财神赵公明最见。

武财神的由来--赵公明这个名号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在故事中他本是一个专替上帝勾取人命的鬼将。到了元代,他又以瘟神形象出现,但逐渐转变为一个可以除瘟禳灾、伸冤和解的正派神祗。

在明代的通俗小说《封神演义》中,赵公明是商朝大将,协助闻太师抵抗周军的进攻,被姜子牙用厌胜之术杀死。在封神台上受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下辖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神。其中陈九公、姚少司是赵公明的徒弟,萧升、曹宝却是帮助姜子牙收取赵公明宝物的死对头。由于手下的四神都富有浓厚的财神意味,赵公明财神之尊的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

在民间传说中,赵公明一生随心所欲,凭着他一身好法术,而把姜子牙打得落花流水,但后来法术被破, 在临死前还不屈就投降,天帝因怜其忠志, 而又致双眼失明,对世间人民财力不会大小眼,故封他为“武财神”。武财神的执守是追讨世人欠债不还,以伸正义。 主持世人财富公正。他的手下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虽然职责并不是直接与财有,可是要财却非通过他们不可。所以成为民间最主要的财神。此外,赵公明也是道教神系中的神,道坛建供时必须要拜祭,以请他来主持奉献给神仙的金银财宝。

稍微观察一下众多饭店会发现,店里都会祭拜关公,把他也当作财神。其实,关羽是众多财神中以刚毅耿介著称的一个。他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非但钱财沾不上边,甚至曾经挂印封金,有点弃财宝如敝屣的反财富倾向,虽然性格上不像是管财的财神,但关公的形象深受大众喜爱,尤其他在小说和各种传说故事里表现出的忠肝义胆,也是一般人对于工作伙伴、合作对象的要求。因此许多生意人不但把神关公看作是管理钱财的神,也把他作为生意上监察诚信的守护神。

文财神的由来--在所有财神当中,陶朱公范蠡大概是最具有财神气质的一位。范蠡是春秋末期协助越王勾践的名臣。在成功地灭吴雪耻之后,他毅然地离开了可共患难不可同安乐的勾践,隐名从商,先隐居在齐国,因为经营得当,而且正派从商,财富迅速累积。但后来又为逃避声名之累而散尽家产,随之到了陶国,自号陶朱公,很快又重新聚积起远胜从前的财富,于是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大豪富。随着年代的久远和故事的传奇性,范蠡被后世奉为财神。在四个正财神之中,以范蠡和财富的关系最密切,生前即为富人的财神代表。进退得宜,不执着于名利的态度,以及出神入化的经营手法是其被奉为财神的重要因素。

相比范蠡,比干被奉为财神则是因为其忠义。比干是商朝大臣,因为忠谏纣王,妲己设计陷害,谎称圣人皆有七窍玲珑心,要纣王将之剜心观看,不料剜出来的心真有七窍,但比干已死去。或说是妲己装病,诈称需要取得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做药引,以除去朝中忠臣。他生前正直,死后无心,故不会心存偏袒成见,适合作为管理分配财富的神祗。显然这是把公和正直当作理想中财神应有的特质,也表现出了一般大众对于财富公平分配的渴望。

文财神多见于民间雕塑和木版年画,大多是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适合新春喜庆,堂室张挂。

民间最爱——利市仙官和财帛星君。前面提及,赵公明的部将中有一利市仙官姚少司,他受民间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三将,许多财神的画像不限赵、关、比、范等人,都有利市仙官随侍在侧,甚至只有利市仙官单独出现。虽然他只是财神部将,但因名字取得十分吉利,得许多梦想大发利市者的欢心。这并不是他本身的事迹所致,而是职称切中人心之功。

此外,一位被民间奉为“富财神”的财帛星君也是最受欢迎的神。这财帛星君就是银行界的始祖、元末明初的大富翁沈三。据说他有一个“聚宝盆”,不断地生出金银珠宝。当时朱元璋要建国时,因为手头拮据曾找他帮忙,而终于完成建国大业。故此把他封皓为“财政部长”,掌理国家财务。后来天帝封其为“福财帛星君”,而手下有“招财童子”,及“接引天宫”二位助手。故而在民间年画中,常常有此人文雅非凡,白脸长须,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的画像,一般从事买卖、股票、银行的人

五路财神——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五路财神的说法。一般而言,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明及其四位义兄弟(或部将)。除了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外,其余四路为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姚少司。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观念的影响认为天地广阔,财宝当然也要分区处理。拜五路财神,就是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

除此之外,也有、武、义、富、偏五路财神的说法。除了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二路之外,关公因为挂印封金一介不取,被尊为义财神,而与武财神划分清楚。明初巨富沈万三被奉作富财神。最早到东南亚经商,被称作“大伯公”、“土地公”的华侨苏福禄,由于开偏远地区之利,被当作职司“偏”远财富的偏财神,偏财神既非专以旁门左道之法取财,故文、武、义、富、偏五路都可以算作正财神。

【 迎财神的由来 】

农历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接的这位“财神”多指赵公明。因其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他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传说中,赵公明常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在旧时人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抢在前头迎接他。旧时,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过财神,才开门营业,称为开头盘。

此外,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的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的“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进来享用。在道教传说中,财神赵公明神诞之日为三月十五日(亦有称正月初二的),道教徒多于神诞之日到道观中奉祀财神,祈求五谷丰登,财源亨通。

除了“迎财神”,有些地方还有“送财神”的风俗。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送财神”。每逢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穷光蛋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多见。

【 赵公明 】

武财神的由来和职能: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於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了赵公元帅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奉祀:旧时称财神赵公明神诞之日为三月十五日(亦有称正月初二的),道教徒多於神诞之日到道观中奉祀财神,祈求五榖丰登,财源亨通。不过,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下凡、巡察人世的日子,因此,民间多於初五清早放鞭炮、舞狮子,俗称「接财神」,祈求春节以后开市大吉,财源滚滚。

财神赵公明是什么时候得道成仙成为财神的?

财神赵公明 不错,可是我相信冥冥之中肯定有我们还不了解的力量,嘿嘿,我们家就供的是他啊 而且还是一个姓呢

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了赵公元帅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商家要以三牲,水果,鞭炮,供以香案,迎接财神,但明朝后民间又有传说他为回教徒,故北京,江苏,四川等地供奉十不用猪肉。有的财神画像旁还有一助手,面貌和发髻不像中国人。其实,可能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带回阿拉伯各国进贡给永乐皇帝的财宝,于是有了阿拉伯回教人为财神的印象,揉合赵公明的形象,故俗话至今仍有「回回进宝」之说。

财神,俗称财神爷。这位神君能保人发财。旧时春节(农历新年)前后,是财神爷风光的日子。年除夕到大年初一大早,便不断有小贩们拿着印制粗糙的财神像,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财神”。送上门来的“财神”谁家不要 ! 接下“财神”,便赏来人几文钱。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其原因是中国向来“重农轻商”。最初出现的“钱神”,是被揶揄的对象。大概宋元以后,人们经商发财的意识浓厚,才出现了被人崇拜的财神。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赵公明。道教徒曾封他为“正一玄坛赵公元帅”,因此俗称“赵公元帅”;他的形像是戴铁冠、骑黑虎、执铁鞭,故又称“黑虎玄坛”。说起这位财神爷的出身,最早却是一位“鬼王”、“瘟神”。东晋干宝《搜神记》说他是上帝遣下督鬼取人性命的“将军”。隋唐时期他又被视为“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的“秋瘟”神。直到明代,他还率领鬼兵,在人间“下痢”(散布痢疾,让人拉肚子),被称作“八部鬼帅”之一。(见《列仙全传》)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他才成为“道仙”,武艺高强,却又“助纣为虐”,去攻打姜子牙。死后,在姜于牙的“封神榜”上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他的徒众,分别被封为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小神。大概从此他“改邪归正”,在明人编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他既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翦疟,保病禳灾”,是位威风凛凛的大神;同时,“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于是,民间便把他视为财神爷了!加上他手下的四位小神,被称作“五路财神”(或“五福财神”)。

除了赵公明外,另有三位历史人物被称作财神: 一是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他忠耿正直,反对纣王暴虐荒淫,被纣王开膛取心,即著名的“比干剖心”故事。民间传说他没了“私心”,所以办事公道。二是范蠢,他本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谋臣,使“美人计”,助勾践灭吴复国,完成霸业。但他意识到越王“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于是隐姓埋名,四海经商,最后定居陶邑(今山东定陶县),人称“陶朱公”。他经商发过大财,又尽散其财。三是关羽,本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身陷曹营,不为金银、美女、利禄所动,最后“挂印封金”而去;明清时期,他巳被视为忠义千秋、威力无比的“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近代商家,将上述 四人分别尊为“文财神”(范蠢、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关羽)。四位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除上述几位外,还有些不同的财神,比如旧时扬州邗沟大王庙,供奉吴王夫差和汉代吴王刘濞。夫差开邗沟,刘濞“煮盐东海,铸钱铜山”,对扬州历史开发做过贡献,所以也被当地人当财神供奉。这两位神不仅使人发财,还可使人“得子”,又称“送子财神”。

大概因为赵公明曾是“五鬼”、“五瘟”神,所以有的地方也把“五显”“五通”之类的“神”也当做“五路财神”,它们的来历或为强盗,或为妖鬼。如清代北京彰仪门外的财神庙,俗称“五哥庙”。清同治《都门纪略》有诗云:“灵应财神五弟兄,绿林豪杰旧传名。焚香都是财迷客,六部先生心更诚。”“六部”指清政府的六部衙门,这些衙门的官吏们,也是“财迷客”。

旧时商家都是把财神爷接回家中,四时上香祈祷发财。春节后,则到财神庙去祭财神。各地日期不一,北京是正月初二;各地多为正月初五,传说这一天是财神生日。众人烧香、还愿,给财神爷“挂彩”,组织“财神会”社火,热热闹闹。这一天人们为了招来财运,花钱也比较慷慨,让那些赶庙会的小商小贩们,着实发了一笔“小财”。各地还普遍有“借元宝”之类习俗:财神爷像前摆的纸制金银元宝,或公开“借”,或顺手摸,带回去都可供人发财。扬州邗沟大王庙(财神庙)前水塘里的碎砖、瓦片,也带上财神爷的“财气”。正月初五祭财神的人,也要顺手摸一点带回家。

人们追求生活富裕,自然要有“财”。五、六十年代,向往发财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要挨批判,财神爷被冷落了几十年。如今搞市场经济,财神爷又风光起来。瓷塑、木雕、铜铸的财神爷又被摆在商家的店堂里。不过时下财神爷的形象已经乱了套:赵公元帅的传统形象像个凶神恶煞,商家都回避他,供的多是“关老爷”。那关老爷不读《春秋》,却拿着个大元宝;农村里还是传统的赵元帅,笔者曾在山东农家看到一种印刷精美赵公元帅像,他坐骑黑虎下仍堆着金元宝,背景却是影印的美元、马克、日元,看来如今农民也想赚“老外”的钱。 财神爷

“财神爷”,又称“财帛星君”。传说此人是专管天上、人间财富的财神,每年派遣“招财”和“进宝”两位财童财女给世人送来金银财宝,使家家财富满溢、户户吉祥如意、财源不断------此款财神爷满面春风,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手捧金元宝和玉如意登门报喜,整体造型高贵典雅,奉置厅堂商铺定会令华堂生辉、人财两旺、生意兴隆,用葆富贵。

(财神像迎请回家之后,要找合适的地方供奉。一般来说,家中的厨房、餐厅、卫生间是不能供奉佛像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不要供在卧室中。如果为居室条件所限,不得不供奉在卧室的话,休息的时候,要以净布遮盖,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最好不用。如果家中已经有供奉佛像,可将财神供奉在佛或者菩萨的旁边,不应供在主位上。)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其中除夕之夜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迎财神。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象征财神爷给的元宝),吃罢饺子彻夜不眠,等待着接财神。“财神”其实是印制粗糙的财神像,此财神像用红纸印刷而成,中间为线描的神像,两旁写着“添丁进财”、“祈求平安”的吉利词语。“送财神”的是一些贫寒子弟,或街头小贩,他们低价买来财神像,穿街走巷,挨门挨户叫卖:“送财神来喽!”户主绝不能说“不要”,而要客气地说:“劳您驾,快接进来。”几个铜子就可买一张,即使再穷也得赏个黏豆包,换回一张。一个除夕夜,有时能接到十几张“财神”,这是为了讨个“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这种习俗在中国民间一些地区仍在延续。春节期间一些乞丐到村里挨家挨户乞讨钱财,主人施舍给他们钱财后,他们就在主人家门口的墙上贴上一张财神像。据记述,旧时苏北张家港周围贴财神的习俗:他们用黄纸刻上财神图案,去人家门上张贴,贴时口中念念有词,其词曰:“财神贴得高,主家又蒸馒头来又蒸糕;财神贴得低,主家开年好福气;财神贴得勿高勿低,主人家里钱铺地。”主人则答曰:“靠富”。

除了迎财神之外,祭祀财神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春节,举国各地均祭祀财神,祭祀方法各异。北方地区春节时,家家请回财神,供奉财神像,焚香上供品。正月初二清晨祭焚财神像。祭祀时边行礼边诵祝词:“香红灯明,尊神驾临,体察苦难,赐富百姓。穷魔远离,财运亨通,日积月累,金满门庭。”清代俗曲则云:“新正初二,大祭财神,点上香烛把酒斟,供上了公鸡猪头活鲤鱼,一家老幼行礼毕,鞭炮一响惊天地。”祭祀场面非常隆重。南方敬祭财神供品内容特别讲究,供品共分三桌:第一桌为果品,有广橘,示生意广阔;第二桌为糕点,多用年糕,意为年年高,糕上插有冬青枝,意为松柏常青;第三桌为正席,有猪头,全鸡,全鸭,全鱼等等,有招财进宝、鱼跃的吉意。祭祀时,主人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人人满怀发财的希望,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在全国各地,都有祭祀财神的踪迹,财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由此可见。

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财神,一般认为有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这些财神,又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大类,最为人们熟知的财神,则是“正财神”赵公明。

一、 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公明。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反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

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民间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年间,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东晋时期,陶弘景《真诰》中记述,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现,分别身披青、红、白、黑、黄五色袍,各手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执皮袋和剑、一人执锤、一人执扇、一人执火壶。文帝问太史居仁:“他们是何方神圣?主管哪些灾福?”张居仁奏曰:“他们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为五鬼,在人间为五位瘟神: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主管世间瘟疫。此乃天地运行时所产生的疾病。”文帝问:“怎么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张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临的疾病,无法制止”。于是那年许多百姓死于瘟疫。是时,文帝下令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赵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传》中就更为具体了,只是他又从五方瘟鬼之一变成了八部鬼帅之一:元明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亿万数,周行于人间。刘元达领鬼兵施杂病,张伯元领鬼行瘟疫,赵公明领鬼施人间以痢疾,钟子季(钟士贵)施人间以疮肿,史文业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给人间降下许多灾祸疾病,夺走了万民性命,枉夭无数。

直到《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样浑身充满邪气、鬼气和瘟气。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爷。赵公明司财,能使人宜利和合,发家致富,这正符合世人求财的愿望,所以民间广泛敬祀赵公明,而他原来作为冥神、瘟神、鬼帅的面目被日渐淡忘了。民间所供财神赵公明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附之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更加强了财源茂盛的效果。

二、 比干——公正无心的纣王叔

旧时财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发。除了武财神赵公明外,还有文财神比干。民间年画中,比干的神像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登元宝。文财神的打扮与天官相似,二者的区别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满面;而文财神比干的神像面目严肃,脸庞清烁。

据历史记载,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是一位忠义之臣。时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失政。据封神演义载:纣王听信妲己妖言,制造酷刑,杀戮谏臣。虽有商容、比干等大臣直谏,纣王终不悔悟。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谎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喜媚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须玲珑心一片煎汤救治,并推算说惟亚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纣王急向比干索其心。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息,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纣王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毁君,有污臣节,如不从命,武士拿剑去取心来!”比干破口大骂妲己,望太庙大拜八拜后,接剑自剖其腹,摘心掷于地,走出五门,上马而去。

先是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故在剖心后能不流血而前行。后传说,比干因服了姜子牙灵丹妙药并未死去,而是来到民间广散财宝。比干生性耿直忠证,公正无私,心被挖空后成

了无心之人,正是因为无心无向,办事公道,所以被后人奉为财神。当时传说在比干荫佑下做买卖的人,无偏无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骗,所以比干广为世人所传颂和敬奉。

三、 范蠡——生财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财神。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独虑之明。后被越王勾践拜为士大夫。越国兵败于吴国,范蠡与越王一同去屈事吴王夫差。回国后又辅佐越王富国强兵,终于打败了吴国。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于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辞官隐退,带领家属随从,架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

范蠡父子在齐国海边耕种土地,勤奋治产不久,就积累家产数十万金。齐人闻其贤,请为其相。范蠡叹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它归还了相印,将钱财尽分给了朋友和乡邻,只带上最贵重的物品,暗自离开齐都,悄悄来到陶地。范蠡认为,陶地处天下之中,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为后半生的保证,自此居住下来自称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说隐语“逃”;“朱”,一说为富翁的象征,或说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说是对尊长,平辈的敬称,或说寓己曾做为公爵)。范蠡父子靠种地、养牲畜,做生意又积累了数万家财,成为陶地的大富翁,后又两家分财于百姓,天下人都赞美陶朱公,拜其为财神。

陶朱公的经营智慧历来为民间所敬仰,于是有许多经营致富术托与陶朱公名下。如《经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懒惰;价格要订明,切忌含糊;用度要节俭,切忌奢华;赊账要认人,切忌滥出;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优劣要细分,切忌混淆;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买卖要适时,切忌拖误;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临事要尽责,切忌妄托;账目要稽查,切忌懒怠;接纳要谦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静,切忌粗糙;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为商家经验之谈,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见,他作为财神在民间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也..就理所当然了。

四、关羽——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的作者说:“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据徐道《历代神仙通鉴》记载的一种传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恒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怜众心切,是夜遂兴云雾,汲黄河水施降。玉帝见老龙有违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发现龙首,即提到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九日,闻缸中有声,启视空无一物,而溪东解梁平村宝池里关毅家已有婴儿落地,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后自名羽,字云长。据《三国演义》载,关羽因原籍恶豪倚势凌人,遂杀恶豪后奔走江湖。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共生死,同起义兵,争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败刘备。刘备投靠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看中关羽为人忠义,拜为偏将军。后曹操察觉关羽心神无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银珠宝、高官、美女来收买,但关羽丝毫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将。曹操得知大怒,与司马懿设计,联合孙权共取荆州。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都督荆襄郡事,令取樊城。关羽分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吕蒙计,痛失荆州,夜走麦城,兵败被擒,不屈而亡。《三国演义》后又记载:关羽遇难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到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上空大呼:“还我头来!”山上老僧普静闻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梁、文丑(皆被关羽所杀)等众人之头,又向谁索?”关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门。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

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五、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六、刘海蟾——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准财神。

刘海

蟾,原名刘海,五代时人,籍燕山(今北京),曾为辽朝进士,后为丞相辅佐燕主刘宗光。此人素习“黄老之学”。

都看完了嘛?相信现在您对武神传说青城山过关技巧有一个初级的认识了吧!也可以收藏老币网页面获取更多知识哟!区块链、虚拟币,我们是认真的!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