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物流中的物一般是指)

物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物流中的物一般是指)

百科常识打吡咯2022-11-05 22:41:29167A+A-

物件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配送加工、配送及相关物流信息:客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库存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和位置、搬运、装卸、采购、包装和信息。控制、分类和管理库存数量和结构的物流活动。6.信息管理收集和处理与物流相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以及与生产、市场、成本等相关的信息。物流是材料从供应商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

物流包括哪些内容(物流中的物包括什么)

找到与物流包含的内容相关的总共7项内容。

文章目录:物流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包括什么是物流?物流的概念和分类。什么是物流,包括那些物流?一.定义:

物流是控制原材料、成品、成品和信息的系统。“物流”就其最终目的而言,也可称为“战略物流运输”或“战略运输”。

二。组件:

七个组成部分:运输、储存、包装、搬运、配送加工、配送及相关物流信息。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库存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和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1.运输

使用设施和工具将货物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物流活动。

2.库存

库存控制:对库存的数量和结构进行控制、分类和管理的物流活动。

3.包装

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便于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的技术环节所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料的总称。也指在使用容器、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过程中,应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达到上述目的的操作活动。

4.处理

搬运是一种物流作业,货物在同一地点水平移动。搬运是运输和储存产品的操作。

5.分销加工

配送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包装、分割、计量、分拣、标记、贴标、组装等简单操作的总称。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

6.信息管理

收集和处理物流相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以及关于生产、市场、成本等的信息。使物流活动能够有效、顺利地进行。

一、物流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主要是运输仓储,其他衍生于配送、包装、装卸、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

二、物流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请问各位,什么是物流?如果我准备学物流,有几个专业?还有人说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不太了解。大概知道第三方的必要条件是:车队、运输、配送等等。第四,车队、运输、配送和计算机管理。其他的不太详细。有具体解释吗?或者关于这个方便的书或者公司,知道的请告诉我,谢谢。00-1010-物流

第一节物流及其分类

一,物流的概念

物质的物理运动从人类社会经济运动开始就存在了。但是,物流成为一门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在发达国家是从本世纪中叶开始的。我国对物流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只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物流科学还很年轻,但其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物流科学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它是物流物资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物理运动,是实现和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的对象是物资。其内容既包括有形物质,也包括符合物质载体的无形物质。

第二,物流的主体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供应商包括生产者和经营者,需求者包括一般消费者、商业需求者和工业需求者。

第三,物流是物质在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物理运动。

第四,物流是实现价值的经济活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只有通过物流才能最终实现。

第五,物流是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物流是生产性的,物流劳动是社会必要的。物流通过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的作用创造价值。

二、物流分类

物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1)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国之间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具体包括部门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1.部门后勤。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物资流通。物流反映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部门结构,是各部门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越来越复杂。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投资品、消费品、中间产品、生产和生活服务等部门在生产中要相互衔接,密切配合。根据它们在生产和供应方面的相互联系,它们应该相互适应。

互促进的物流系统。物流不畅,必然影响一些部门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部门发展的失衡。 部门物流还关系到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供应生产发展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平衡的。有的生产资源供应相对充裕,有的则相对稀缺。部门之间物流能力不足和流向不合理,会造成充裕的资源闲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影响生产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制约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造成宏观经济效益低下。 2、区域物流。包括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物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物流。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由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和经济协作区域,这些区域又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地区和空间布局。经济区域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一般来讲,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活动以物流为依托,其发展对物流有很强的依赖性,区域内的发展规划,如工厂、仓库、住宅、商业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都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 城市具有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特点,对周边地区有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广阔的吸引辐射范围,从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域。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范围更加广泛,它作为工业中心、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等,既是物资资料的集散地,又是各个地区经济交流的枢纽。各个大的经济中心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是现实的客观存在。沿海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却缺乏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而内地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源从内地流向沿海,产成品从沿海流往内地,是我国区域之间物资资料流动的显著特点。因此,沿海和内地之间的经济联合和协作,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平衡发展,程度上依赖顺畅的物流。 3、国际物流。是国家之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中的物资资料流转。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世界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生产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全面强化,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换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分工从不同产业部门深入到同一行业不同产品之间,出现了若干国家协作生产的“国际产品”。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各国之间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大幅度提高。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60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数量巨大的物流,出现了超大型的运输工具。70年代国际集装箱以及集装箱船的普及,使散杂货的物流水平迅速提高。80年代以后,国际物流也开始向“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同时,伴随国际联运物流的发展,而建立的国际化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物流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是局部范围的物流,又叫做企业物流。微观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物资资料的流转。具体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1、供应物流。企业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采购、运箱、装卸、检验、入库等环节。供应物流对企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生产所需物资资料供应的时间、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节奏和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供应物流因市场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在物资资料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采购人员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搞到所需的物资资料,时间、数量、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企业生产经常因此而陷入困境。现在市场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供大于求成为常态,供应数量的保证已经相当容易,在这种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降低成本,减少库存,以适当的品质、适当的数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所、适当的价格供应生产所需物资资料,配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成为供应物流追求的目标。在这一方面物资供应者的配合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 2、生产物流。指伴随着企业生产工艺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一般从企业物资供应仓库开始,按照生产进度和要求,对物资进行分类,装卸搬运,向各个生产环节和作业场所配送。在供应商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往往是在指定的时间,把指定的数量直接送到指定的作业场所,形成生产物流的起点。经过加工制成的半产品进入半成品成品仓库,或者继续按照生产工艺和流程不断流转,直至成品产出,然后经过检验、分类、包装、装卸搬运等作业环节,最后进入成品仓库。生产物流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流程,配合生产计划的物流计划是否科学,对于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缩短生产周期,有着直接影响。而工厂相关车间、仓库的配置,以及车间内流水线、作业点的布置,都会影响生产物流的路线距离和装卸搬运的作业次数,从而影响生产物流的效率。 3、销售物流。指伴随企业销售活动,将产品转送给客户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仓储、分类、包装、装卸、运输和售后服务。产品在销售之前,都需要存储起来,存储货物可以在工厂或者附近,也可以在各个销售地点分散存储。按照客户订单或供货合同,对存储的货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达客户指定的地点,并进行必要的服务,是销售物流的全过程。销售物流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拿到客户定单开始物流过程,产品送达客户并经过售后服务,伴随商流的物流过程才算结束。如前所述,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买方市场,企业销售已经从推销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因此,销售物流不仅仅是以最低的成本单纯地送货上门,而成为客户提供更佳服务,赢得客户信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4、回收物流。指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活动。具体包括供应物流过程和销售物流过程产生的可再利用的包装物、衬垫物等的回收;生产过程产生的可再利用的边角余料的回收;各种报废的生产工具、设备以及失去部分使用价值的辅助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收集、分类、加工,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物流,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关系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率。 5、废弃物流。指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的收集、处理和再生的物流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油以及各种废弃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危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和人身健康,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环境污染的趋势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因此,企业树立环境观念,从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出发,建立废弃物流系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五、什么是物流

什么是物流? 物流就是货物运输的过程么? 物流的服务对象是谁? 是有形的商品货物么? 这个行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发展如何? 目前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对于从事物流的人员来说需要什么能力?

六、物流包括那些

按行业地区分: 有国际物流 ,国内物流 ,区域物流 按作用分: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 。废弃物流 什么社会物流啊 ,行业物流啊 ,都不一样的 你要问物流包括那些 ,那大了 ,从生产到市场销售 ,这个供应链。。。

七、物流是什么

  一、物流的定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与"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二、 物流的划分   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   ( 一) 宏观物流 。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 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二) 微观物流 。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三) 社会物流 。 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   (四) 企业物流。 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五)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发展很快、规模很大的一个物流领域,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六) 区域物流。 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   ( 七) 一般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   (八) 特殊物流 。 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   三、 物流的系统及要素   物流系统概念 :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总体合理化功能的综合体。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而存,而转换则是这个系统带有特点的系统功能。   物流系统特点: 物流系统本来说是客观存在,但一直未为人们所认识,从而未能能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 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 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物流系统五大目标: 物流系统目标,也即建立的物流系统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一般有五个方面:1、 服务目标。 2、 快速、及时目标。 3、 节约目标。 4、 规模优化目标。 5、 库存调节目标。   四、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含义是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分配、销售最后到达用户,这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物流活动是受这一供应链决定的制约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做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供应链有四个要点:   第一, 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 供应链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至计划失真。   第三, 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做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第四, 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等。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虽然指明了企业战略要管全部供应链,但并不是说都要由企业去操作,部分环节在纳入管理前提下,利用社会力量操作也是正常的。   五、 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构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这样就构成了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所以,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构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   生产物流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对生产过程的物料流和信息流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与控制。   六、 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含停止)技术。它和生产技术不同,生产技术是为社会生产某种产品,为社会提供由性物质的技术;而物流技术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送、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物资从生产者一方转移给消费者。它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方面。   物流技术是与现实物流活动全过程紧密相关的,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实现。   七、 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物流,它属于宏观物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物流,它属于微观物流。   宏观,是指综合性全部,构成其全部的主体叫微观。比如,有句成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森林叫宏观,见树木叫微观。 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看国家的经济,而微观经济学是从构成国家经济的企业等构成要素看经济的。   物流也一样,在国家、地区等大范围内整体性地如何操作物流问题,叫宏观性物流。因此,宏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日本的流通构造如何、其中物流的路径是什么样的、通过什么样的运输机构进行物流中心的运输作业等。另一方面,微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流通的活动主体制造商和流通业者、运输企业各自是如何操作物流的等问题。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不同的商品是如何送到各自不同的家庭去的,这也属于微观。   但是,这样的分类太困难,流通路径问题和各种商品的问题既是宏观问题,也是微观问题,所以,有时用"半宏观"的说法。宏观的着眼点是国家的或地区性的整体物流,微观是从企业经营看物流,半宏观是从总体看商品和商业的物流。于是,宏观物流,考虑的问题是运输结构和作为产业布局的物流据点,还有物流行政等;微观物流处理的问题是企业的物流系统网络、流通中心等内容和计算物流成本等物流管理;半宏观物流,是指各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物流路径及物流成本在其商品价格中所占比例等问题。   再让我们从物流成本的角度看一看上述观点。宏观物流,是要调查物流成本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的比例。其实要算出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分,是不可能的,因为运输产业的生产额并不是物流成本的全部,制造商和流通业的生产成本中物流的比例是不知道的。半宏观物流,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中,有多少是属于物流成本?到流通的后期作业,就会有很多的商品同时流动,所以,要特意抽出特定商品的物流成本,是很困难的。微观物流,各家企业以其独自的方法计算物流成本,可以得出具体数字,但把它们各家的数字加起来,并不等于整体的物流成本,所以,准确计算物流成本,也是很难的。   八、 物流在经济生活中的位置   经济中的流通、经济中的物流、经济中的运输,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   "经济"一词来自"经世济民",经济的目的是治国安邦,让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所谓经济,就是用"价值"观念看人类社会而言的,是指人们为了生活而从事必要的买卖、消费、生产等活动。但经济决不是只由买卖、消费、生活构成的。   企业要销售产品、获取收入,没有流通是不行的,我们消费才为了生活下去,需要购买必要的物品,物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即流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流也是经济要素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上所述,经济是由三大领域构成的,即"生产"、"流通"和"消费"。高校的"政治经济"、大学的"经济学"、"经济原理"教的是:构成经济的是"生产和消费"或"供给与需求"。流通是包含在"供给(生产)"中的。   但是,流通与制造、栽培是有本质区别的。现代流通的规模日趋庞大,这是经济的规模、范围扩大的缘故。在日本,工业原材料、新鲜食品从全世界选购,而日本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把"制造物品"与"运送物品"分开来考虑。   流通由两个功能--"商流(交易流通)"和"物流(物的流通)"--构成。不过,这两个功能并不像生产-流通-消费那样属于不同的领域,只是把同一个东西用不同的观点加以区别而已。   所谓商流,是对"财(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而言的,即所有权从厂家、农家、渔家转移到商家的手里,最终再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就是指这样的流动。另一方面,物流是从物资的物理性活动来看其流动的。   除上述两个功能外,可以说流通中还有辅助性功能,那就是信息、金融及其他服务。物流从其活动面可分为"运输、配送"、"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在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这些活动还可以继续细分。   如上所述,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功能,流通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物流是流通的重要功能……..它们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连。因此,物流变化,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影响,经济发生变化,物流也不得不发生变化。总之,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物流。   九、 后勤学   在经济界使用后勤(Logistics)一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美国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逐渐用Logistics一词不达意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七十年代后勤一词引进日本,日本同样翻译成"物流",但是却按新的解释来解释,也即赋与了物流一定新的含义。   后勤和实物分销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后者基础上有了延伸和扩展,但本质是相同的,当然,也不能小视这一延伸和扩展,这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这一延伸扩展的控制的基础上,是建立在能管理和协调这么大的系统的基础上,所以本质虽同,水平却有时代的差别。   后勤的思想具有战略性而不着眼于既得之利益,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而不是一时谋取利润的手段方法。因此它不是一项单纯性的职能活动,而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更可以理性地讲:后勤是一种思维方式,按这观念可以建立起企业新的管理模式。   后勤网络的基本实体要素主要有原料产地、制造工厂、配送中心和客户。   后勤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14个方面:(1) 客户服务;(2) 订单处理;(3) 配送联络; (4) 存货控制;(5) 需求预测 ;(6) 交通和运输;(7) 仓库和储存;(8) 工厂和仓库布局选地;(9) 物料搬运;(10) 物料采购;(11) 备件和维修服务保障;(12) 工业包装;(13) 退货处理;(14) 废弃物处理。   十、 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第三个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 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最初认识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个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目标,本身的管理,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的判断;   第二、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s://www.angyang.net.cn)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昂扬百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3000803号-3网赚杂谈